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正在召開,來自中醫藥界的代表、委員結合自身工作經驗及調研成果,為推動健康中國建設進言獻策,為中藥產業形成了許多革新提案,我們收集一下看主要圍繞哪些方面。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長王國強在兩會期間表示,“要把中國的中醫藥弘揚好、發展好,總結更多普惠人類健康的方法、理論、藥物。將繼續擴大中醫藥覆蓋面,加強基層中醫藥人員培訓,引導更多城市醫院優質資源下沉到基層,讓老百姓更好地在家門口接受中醫藥服務。”
聚焦 一:中藥材質量管控
全國人大代表,湖南時代陽光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唐純玉:健全中藥標準供給體系及第三方質量評價體系
唐純玉建議,以高品質中成藥引領中藥產業發展。通過健全中藥標準供給體系,推動高品質中成藥發展,構建以《中國藥典》等國家標準為核心,與行業標準、團體標準等協調發展的中藥標準體系。做好團體標準向國家藥典標準的過渡與轉化機制建設。
同時,加強專業檢測機構的引領,健全第三方檢測平臺,支撐高品質中成藥發展;鼓勵建設質量可溯源體系。
全國人大代表,湖南中醫藥大學附屬一醫院主任醫師張滌:從種植源頭保障中藥材質量
張滌表示:和西藥相比,中藥也有其不足之處。需要慢慢去研究改善,特別是“良藥苦口”,是很多小患者不能接受的問題。另外,中藥材質量大幅滑坡,希望能加強中藥質量、監管、創新,特別是加強中藥材的監管力度,從種植源頭保證質量。
聚焦 二:中藥材產業扶貧
全國人大代表,揚子江藥業集團董事長徐鏡人:將中藥材標準化種植列入重點扶貧項目
徐鏡人建議:將中藥材標準化種植列入重點扶貧項目,國家出臺扶持政策,鼓勵藥品生產企業建立中藥材種植產地,既可以從源頭保證藥材質量,又可以對貧困地區農民實行精準扶貧、科學扶貧,一舉多得。
全國人大代表,好醫生藥業集團董事長耿福能:在貧困地區大力發展中藥材種植,實現精準扶貧
耿福能表示:很多貧困地區的空氣、水、土壤非常適合種植中藥材,結合好醫生藥業多年的產業扶貧實踐,他認為,大力發展中藥材種植,通過產業扶貧是精準扶貧的有效方式。建立扶貧數據庫,通過信息化平臺可實現精準定位扶貧對象、分析扶貧產業種類合理性、對扶貧對象進行動態監測與管理等。
全國人大代表、開封中醫院院長龐國明:打造一村一品、一鎮多品
龐國明表示:應該因地制宜,一村一品或一鎮多品,規模種植特色中草藥,實施美麗鄉村,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精品工程建設;讓中醫藥為鄉村振興做出應有的貢獻。
編者提示:需要通過參考康美中藥網等中藥材行業資訊網站的調研評估,并進行實地考察,充分論證資源供需矛盾、因地制宜來發展中藥材種養,才能更好的發揮中藥材產業扶貧作用。否則不符合市場經濟規律或自然規律的盲目地發展,價值難以實現,還可能會降低藥材種養的收益水平。
聚焦 三 中醫藥科技創新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張伯禮:運用現代科學技術手段發掘中醫藥學的科學內涵
張伯禮表示:自中藥現代化啟動以來,中醫藥科技取得長足進步。特別是近五年來,中藥國際化進程取得了諸多標志性成果,如復方丹參滴丸膠囊完成美國食藥監局一項三期臨床試驗。中藥歐盟注冊也有新突破,銀杏葉片等一批中成藥正在開展歐盟注冊研究。屠呦呦研究員因發現青蒿素,獲得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我們應進充分運用現代科學技術手段深入發掘中醫藥學的科學內涵,將中醫藥原創優勢轉化成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動力。
全國政協委員、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醫院急診科主任姚衛海:加強現代科學技術和中醫藥傳統研究方法相結合
姚衛海認為:由于歷史背景、文化底蘊和思維方式的差異,個別人對中醫仍存在誤解和偏見,中醫藥發展也面臨諸多困難和問題。尤其是中醫和急診,很多人覺得二者不搭邊,但近些年來中醫搶救危重癥以及應對突發情況的能力不斷提高,在急救中已經有相當高的水平,能發揮大作用。如何將現代科學技術和中醫藥傳統研究方法相結合,讓傳統中醫藥迸發新的生命力。
徐鏡人:針對國內中藥創新藥下降,變成醫保輔助藥的問題,應以中醫藥理論基礎為指導,建立適合中醫藥創新的臨床評價體系。以企業為主導,參與創新藥評價體系建設,行政部門和社會力量參與監督與評價,使創新藥真正體現臨床價值。
聚焦 四:中醫藥文化傳承與發展
全國政協委員,湖北中醫藥大學副校長馬駿:將中醫藥文化傳承與發展提升到中國傳統文化自信的高度
馬俊表示:要將中醫藥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提升到中國傳統文化自信的高度,在法律上進行保護。
全國政協委員、上海中醫藥大學上海市針灸經絡研究所所長吳煥淦:建立全國性的中醫文化博物館
吳煥淦,建議建立全國性的中醫文化博物館,建立專門檔案等形式,成為弘揚與傳承中醫文化的重要基地,這將擴大中醫文化的影響力,可有效促進中醫文化的傳播和繼承,加快健康中國建設的步伐。
聚焦 五 中藥生產鏈布局:在道地藥材產區建立中藥飲片企業
業內人士中國醫藥物資協會專家顧問、中藥材與中藥飲片專業委員會會長、南京中醫藥大學原副校長蔡寶昌建議:“在道地藥材產區和大宗藥材主產地建立中藥飲片企業,只生產當地的道地中藥材品種,實現中藥材在產地加工成符合地方或國家標準的中藥飲片,企業通過認證后,政府通過藥品統一招標采購,通過醫藥公司配送進入醫療機構,避免了當前各家醫療機構單獨采購產生的一系列問題。這樣有助于從源頭實現中藥飲片質量可追溯,保證飲片質量,同時有助于推動道地藥材炮制工藝規范化,建立優質的中藥飲片質量標準。”
聚焦 六 中藥國際化
康緣藥業黨委書記肖偉:中藥很難以藥品身份真正進入歐美主流市場。國際中藥市場的現狀是:中國原產,韓國開花,日本結果,歐美收獲,中國淪為韓日中藥的原料中藥材出產地。期望加大扶持中藥國際化,鼓勵企業參與國際標準制定。國家正在積極推動與美國FDA、歐盟EMA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藥品注冊互認,中醫藥已經成為183個國家和地區合作交流的重要選項,但在美FDA注冊15年來沒有一個品種完全突圍,要以中醫臨床優勢病種為目標,研發符合國際注冊標準規范的藥品來破冰歐美主流市場。
全國政協委員,寧波市人民政府副市長許亞南:推動中醫藥國際認證認可體系建設
許亞南表示,應建立中醫藥服貿標準,制定統一的中醫藥名詞術語,完善國家中醫從業人員資格認定標準和外國設立中醫藥服務貿易機構標準,制定中醫診療國際規范標準。
全國政協委員、仁和(集團)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楊文龍:推進中醫中藥國際認證認可體系建設。
楊文龍建議:聯合絲路沿線各國共同制定并推廣中醫中藥與傳統醫學國際標準,并開展知識產權保護合作。